新華社南寧11月3日電(記者胡佳麗)在位于中國南方的廣西橫縣,當前甜玉米已進入上市熱銷期。和外地的許多玉米種植戶不一樣,橫縣農民選擇在夜間采收。
凌晨兩三點起,成千上萬的農民打著夜燈,涌向玉米地采摘。天亮后,玉米開始運往全國各地。較快的,當天中午就能送達,讓消費者及時品嘗玉米的鮮甜。
在新品種試種基地供參觀者品嘗的甜玉米。新華社記者胡佳麗攝
“對我們來說,那是豐收的味道?!蔽餮b革履的種植大戶閉德成站在田埂上,兩旁是甜玉米新品種試種基地?!罢啤敝?000多畝玉米地的他談及豐收,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。
橫縣被譽為“中國甜玉米之鄉”。2017年全縣播種甜玉米24.6萬畝,產鮮苞26.08萬噸,規模十多年來穩居中國前列。閉德成所在的校椅鎮青桐村,是橫縣甜玉米的生產集聚區。
售賣中的橫縣玉米筍。新華社記者胡佳麗攝
在全縣從事甜玉米生產的10萬農民中,閉德成是其中的“職業農民”。2009年大學畢業后,他回村成立合作社規?;N植。除主打銷售鮮食玉米外,還生產玉米汁、玉米酒、玉米油等延伸產品。
“過去玉米都是論噸賣、論車賣,現在論個賣的玉米產品逐漸增多?!遍]德成說,通過電商走路線,高品質的水果玉米市場價高達8-10元/根,而50元/斤的玉米須還一度供不應求。
橫縣電商辦副主任謝子橋介紹,2016年起,以合作社為銷售單位,鮮苞玉米、熟玉米、玉米須、玉米筍等產品開始搭乘電商快車走俏市場?!叭缃裣M者越發講究糧食安全,貼上溯源碼的產品更是身價暴漲?!?/p>
“結合線上+線下的銷售方式,每天約有1000到2000噸甜玉米從橫縣運出,抵達東三省、北上廣、香港、澳門乃至新疆、內蒙古,可以說銷路覆蓋全國?!睓M縣農業局局長龍朝輝介紹道。
當地農民在給玉米筍剝葉。新華社記者胡佳麗攝
玉米的銷量好,是科學耕種帶來的結果。橫縣多數農民采用秸稈綜合利用的典型模式,即“甜玉米種植→秸稈養?!<S種植蘑菇→菌糠(種植蘑菇后的培養料)還田種植甜玉米”,形成了循環經濟農業。
尤其在整合免耕和營養杯育苗技術后,甜玉米生長周期縮短為85天左右,實現了一年種植四造的技術突破。然而,當地農業部門卻引導農民少種一造玉米。
“少種一造,難道會掙到更多錢嗎?”青桐村黨支部書記李德賢說,這是不少農民面臨轉型的疑惑。但在將節省出來的第四造改種蔬菜后,他們發現不再刻意追求玉米產量,相對均衡地供應市場,反而取得了更高的經濟效益。
“第四造我家種的是西蘭花,行情好時畝產值3000元左右,不僅收入多了,還有利于甜玉米價格穩定?!鼻嗤┐宕迕駝槲耐嘎?,得益于玉米長久保持的好價錢,自己購置了一輛貨車、一輛小車,蓋起了兩棟樓房。
不僅農產品豐收,農民在精神層面也愈發富足。走進青桐村,記者看到,水泥路、籃球場、農家書屋等設施已是標配,作為村中甜玉米廣場成了農民文化樂園。
“生活好了,我們也想出去看看別人的生活?,F在一年出去旅游兩三次,已成為一種習慣?!眲槲男χf。